綜述
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對于宇宙的認識相較于前人而言,已經算是精進了太多了。相比于前人而言,我們今人不僅僅知道了頭上的宇宙是怎麼構成的,而且還能夠飛上宇宙。
對于人類而言,這個世界似乎不再神秘。一切事情,似乎都在我們的掌握之中?
但是,現實是殘酷的。每當人類以為自己全都懂的時候,這個世界,就會告訴人類,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的事情,是人類不懂的。
百年前,物理大廈的崩塌,就是一個例子。一時間,物理學界掀起腥風血雨,人類的未來似乎在量子力學面前,變得渺小而又可笑。
而現在,人類在探索太空的問題上,依舊是興趣滿滿。為了探索宇宙,人類發送了數個衛星,只為了前往太空,從而揭開宇宙神秘的面紗。 但是,現實告訴了人類,想要實現理想,永遠都要經歷一番波折。
近日,旅行者號傳回的消息,讓人們知道沖出太陽系有多難。現在,就讓咱們來詳細了解一下,這困難到底是怎麼樣的。
步履不停的旅行者號
于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號,能夠在太空旅行的時間其實已經不多了。
根據2019年的報道,美國NASA科學家預測,旅行者號的電池最多還能夠飛5年。 換一句話說,旅行者號最多在2024年就會出現電力不足的問題。
細細想來,旅行者號已經在太空中旅行了整整45年了。它們的地位,可以說是空間探測器里面的老大姐。
旅行者號之所以能夠誕生,也是多虧了美蘇冷戰。
上個世紀60/70年代,美蘇兩國之間可以說是處處都想分個高下。你方唱罷我登場,一個搞出來載人航空技術,另外一個就要弄出來登月計劃。
這種頗有些「內卷」意外的競爭,使得航天技術迅速發展。 這個競爭一直持續到了70年代末期,因為美國的退出而告終。
從現在來看,這段歷史時期對今人的好處那是大大了。如果不是因為這種要在科技上你追我趕的精神,咱們的科技水平難說會提升得這麼快。旅行者號就是這個時期的產物。
為了體現自己的制度優越性,美國人在已經實現了登月計劃的前提下,選擇將資金投入探測項目上。萬一探測器探索出來一個大新聞,那美國可就完勝了。
不過,上個世紀的科技水平畢竟有所不足。旅行者號沖出地球簡單,但是想要在宇宙之間飛行,那問題就比較大了。 最明顯的一個問題,就是動力問題咋解決?
為了能夠持續飛行,科學家想到了一個方法。既然星球間的引力會對飛行器的運動狀態造成影響,那麼咱們干脆就利用引力好了。
在這幾十年的探索過程中,旅行者號傳遞回的信號是相當令人興奮的。如木星、土星表面狀況的數據,那都是旅行者號傳回來的。這些數據,大大拓展了人類的視野,促進了人類的科學進步。
按照原本的設想,旅行者號將會沖出太陽系,飛向更加遙遠的星系。但是,在這個過程中, 一面溫度高達49427℃的「火墻」卻擋,在了旅行者號的面前。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難以逾越的火墻
前文說的墻,其實是一種比喻 。旅行者號真正要面對的,是一處充滿高能粒子的空間。
咱們生活在太陽系,這件事情大家都知道。但是,很少有人知道, 太陽其實是太陽系的保護神。
因為內部強烈的反應,太陽無時無刻不在向外噴發高能粒子。這些高能粒子速度極快,能量極高,一經噴射,將會以極快的速度向外擴散,逐步遠離太陽。
可是,高能粒子再怎麼高能,其本身還是大不過太陽的引力。 差不多在一百二十個天文單位的距離,高能粒子就會停下來,在太陽系周圍運動。
時間久了,這些高能粒子多了,一處充滿高能粒子的空間就會自然形成。這片區域溫度極高,差不多有五萬攝氏度。 如果有啥外來的隕石,光是通過這片區域就會消耗大量的能量與質量。
而在這片高能區域之外,還有一處地方在等著旅行者號去探索。這個地方,被稱為 奧爾特云。
之所以叫這名字,主要還是因為提出這個假說的人叫奧爾特。根據奧爾特的設想,太陽系外存在一片區域,這片區域包圍這太陽系,其中是各種物質。
如果想要到達外空間,咱們的探測器就必須要穿過這層星云。但是,光是通過上述的那片火墻,旅行者號就得掉一層皮。而且,旅行者號很快就要沒有電了。
在這種情況下,咱們怎麼才能穿過這片奧爾特云,抵達外太空呢?而現在人類的技術,依舊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夠讓探測器順利通過這片星云。難道,我們就沒有看到太陽系外面世界的那一天嗎?
其實,這種想法還是過于悲觀了。科學本身就是在挫折中不斷發展的。假如是80年前,咱們人類咋會去想太空旅行的事情呢?
因此,即使旅行者號沒有辦法抵達外空間,咱們還可以研究新的探測器,繼續跟上旅行者號的步伐,從而使得人類能夠了解更多關于宇宙的奧秘。這是一種美好的幻想,但也是一種真心的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