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台東外海雙擾動醞釀,未來兩周天氣趨不穩,南部東半部慎防雷雨
在台風「楊柳」的影響逐漸遠離后,台灣地區的天氣并未完全恢復平靜。氣象部門正密切監測兩處海域的動態:南海海域與台灣東南部外海海域,目前均有顯著的熱帶擾動系統正在醞釀發展。受其外圍環流及水氣輸送影響,台灣各地的天氣型態正變得較為不穩定。特別是南部地區及東半部地區,午后出現局部雷陣雨的機率將大幅提升,且降雨強度與持續時間都可能增加。氣象專家提醒,未來一段時間內,熱帶擾動持續發展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民眾務必持續關注最新的天氣預測資訊,以應對可能的天氣變化。
中央氣象署粉專「報氣候-中央氣象署」發文表示,模式預測未來2週南方水氣多,南部、東半部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其他地區多雲到晴,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
同時,西北太平洋熱帶擾動較為活躍,不過模式對熱帶系統的預報不確定較大,務必隨時留意最新預報資訊。對于颱風動向,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中分析,目前在南海海域附近的熱帶雲簇數量相當多,分布的范圍也很廣,根據美國NCEP及歐洲EC-AIFS數值模式今晨最新模擬結果均顯示,預計明天(17日)會在這些雲簇當中,發展成一個較為成熟的低壓系統;而這個南海熱帶低壓系統,在環境條件的支援配合下,有機會再增強為熱帶性低氣壓,甚至為颱風。
最新預測是會繼續朝海南島方向前進,對台灣無直接影響。林得恩進一步指出,在台灣東南部外海海域,美國NCEP預測在下週一(18日)前後,會有一個熱帶擾動生成,後續有再增強為熱帶性低氣壓的潛勢,運動路徑朝北前進,對台灣同樣無直接影響。但是歐洲EC-AIFS模式則認為,這個熱帶擾動發展不起來,「不管怎樣,後續的幾天,環境水氣是增多的,不穩定度也是增大的」,外出活動還是請多注意氣象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