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穎莎,這名字最近是真火。
剛在重慶拿了個冠軍,世界排名第一的寶座那是坐得穩穩當當。
更厲害的是,她累計世界排名第一的時間,竟然超過了陳夢,成了歷史第五。
這事兒,聽著是不是挺提氣的?
不過,等等,別光顧著激動。
仔細想想,這排名第一累計1029天,意味著什麼?
它真的是衡量一個運動員價值的唯一標準嗎?
先說說這排名。
孫穎莎確實厲害,技術好,心態穩,拿冠軍拿到手軟。
但世界排名這東西,說白了,也是個積分游戲。
你參加比賽多,贏得多,積分自然就高。
這就像學生考試,考勤分也是算總分的嘛。
所以,排名高,固然說明實力強勁,但也跟參賽頻率、賽事級別等等因素有關。ADVERTISEMENT
有人可能會說,那陳夢也不差啊,奧運冠軍呢!
沒錯,陳夢是奧運冠軍,含金量那是杠杠的。
但競技體育就是這麼殘酷,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
陳夢的時代,或許正在慢慢過去。
這并非否定她的成就,而是體育競技的必然規律。
再看看排在孫穎莎前面的四位大佬:鄧亞萍、張怡寧、丁寧、王楠,個個都是大滿貫得主。
這「大滿貫」三個字,分量可不是一般的重。
它代表著運動員在奧運會、世錦賽、世界盃這三大賽上都拿過冠軍。
孫穎莎現在缺的,就是奧運會的單打冠軍。
這就引出了另一個問題:我們到底該如何評價一個運動員的價值?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