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惟愿所有的深情都不被辜負】《鐘無艷》:原來變美的方式只有一種,就是不再愛你

温晗晗 2023/07/29

「有事鐘無艷,無事夏迎春」的金句,流傳了二十年,這句話也真實地讓人悲傷到骨子里。

為鐘無艷不值得,也為夏迎春不值得。

電影《鐘無艷》的最后,鐘無艷問夏迎春:

愛是什麼?

夏迎春答:

愛就是為鐘意的人無條件付出、犧牲,一心只想讓她得到幸福和快樂。

鐘無艷卻說:

錯,愛是霸占、摧毀和破壞,為了得到對方不擇手段,不惜令對方傷心,必要時一拍兩散、玉石俱焚。

夏迎春說的愛其實是鐘無艷所貫徹的;而鐘無艷說的愛是看破夏迎春所做的,這段非常精彩且反諷。

小時候看,覺得最后的大團圓是美滿的,後來再看,這種「成全」才是真正的悲劇。

最后齊宣王終于愛上了鐘無艷,而狐貍精也因為懷孕變成了女形,他們三人相愛相殺。

其實鐘無艷和夏銀春或許都說錯了。

愛不是無條件的付出,也不是摧毀霸占,愛需要給雙方尺度去成長。

愛是有來有往,你向前一步我退后一步,愛是以大樹的姿態站在對方身邊。

愛是互相尊重才方得始終,一味退讓和一味占有都是不健康的。

故事圓滿結局,做錯事的人沒有受到懲罰,幡然醒悟浪子回頭,最后什麼也沒有失去,還過上了比以前更好的生活,這原本看起來就令人忿忿不平。

在現實生活中,一次又一次傷害你的人根本不會像電影里一樣浪子回頭,本質上就是自私自利,毫無責任心的人,這輩子也不會改的。

輕易地原諒他,他沒有付出任何代價,即使原諒了也只會更加變本加厲而已。

而且只有在第一次傷害的時候會心里的愧疚會更深,后面一次又一次的傷害在他心里只會越來越毫無波瀾。

輕易原諒傷害你的人,就是在作踐自己,后面再承受一次次的傷害,那就是你自找的了。

你能做的就是讓那個傷害你的人滾得越遠越好,再也不要出現在你的視線里。

你若真的有誠意悔過,就應該把我受過的傷害再受一遍,才算道歉。

結尾是強行大團圓嗎?

并不是的。

而是在小狐貍口中「愛是奉獻」和鐘無艷口中「愛是霸占摧毀」之外的第三種樣子——「愛是卑微,是孤注一擲,是九死不悔。」

哪怕鐘無艷戰場殺敵千百次,哪怕在亂軍中救下齊宣王千百次,她依然不會得到齊宣王一絲一毫的愛。

可她依然會賭,像一個孤注一擲的賭徒。

齊宣王最后也沒有幡然悔悟,只是在厄難當頭時表現出來的求生欲,只是一個男人為了利益,再次把女人當成籌碼的利用而已。

鐘無艷難道不知?

未必。

可是明知對方的愛不純粹,卻依然忍不住希冀。

萬一呢?

我曾深愛過一個人。在他第一次離我而去的時候,我就想,這是最后一次。可是後來,在他第一千零一次表現出想回頭的時候,我還是忍不住抓住了他的手。

這種不講道理的心軟,永遠不占上風的理智,讓旁人恨鐵不成鋼的卑微,大概就是編劇想表達的第三種意思。

我們也一樣。

即便如一代才女張愛玲,明知對方不愛了,依然飛蛾撲火般的用盡全身氣力。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或許這樣姿態低微的話語不屬于一位女英雄,但卻切切實實的屬于一位在感情中全情付出的女人。

這樣不好嗎?不好。

這樣好嗎?好。

正如于鳳至之于張學良;張幼儀之于徐志摩;朱安之于魯迅......

張學良有飽讀詩書的趙四小姐;徐志摩有不可方物的陸小曼;魯迅有靈魂伴侶許廣平......

那些付出型的妻子就在日復一日的消磨中成為蚊子血;而另一些女人卻成為男人心中的朱砂痣,揮之不去。

你說齊宣王總是「有事鐘無艷,無事夏迎春」,難道,這不是你縱容的嗎?

所幸歷史并非如此,可這樣的故事,又哪里僅僅是鐘無艷的故事呢?

不得不說以前的香港老電影很有他們自己的特色,尤其是是一些劇情捎帶無厘頭的電影更是有一種現代電影人模仿不出來的感覺。

整體故事劇情特別簡單,像是喜劇小品一樣的一個點的反復升華,三個女性主演個有魅力,又感覺特別的貼合。

不得不佩服讓梅艷芳演齊宣王的想法,簡直太適合這個電影了。

剪紙片段的[插·入]畫龍點睛。

沒什麼大的場面,沒什麼多的人,但是故事卻講的通俗又深刻。

你喜歡一個人什麼?

她的品格?她的堅忍?她的付出?

這些是因為你喜歡她,之后才發現的,而不是因為這些品質,你才喜歡。

不漂亮就不值得愛嗎?

顯然不是,畢竟每個人的審美不同,戳到每個人的點也不同。

可你們根本不在同一個點,何必要因為偉大而喜歡。

感動是感動,可是感動不是心動。

喜歡其實挺復雜的,不是說沒道理,只是說道理太復雜到很難清楚的抽絲剝繭列清楚。

所以不如簡單點,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該著你傷心也別躲過這份心傷,一團亂線有時候反而就不美了。

電影里面說,分手分三級:怒沖沖,恨綿綿,淡淡然。

第一種是一時之氣,并不是真的想要分開;

第二種是愛意全消,只剩悔恨,機會渺茫;

第三種毫無感覺,心灰意冷,覆水難收。

其實這和我們現在的愛情不是也一樣嗎?

一開始的時候生氣想著分手是怒沖沖,對他失望的時候是恨綿綿,最后失望透頂的時候是淡淡然,古往今來都是一樣的愛情呀。

如果真的已經到了第三種,這段關系就沒有持續下去的必要了。

如果電影走到這里就結局,或許對鐘無艷來說才是最好的。

其實每個人潛意識里多少有點鐘無艷和夏迎春,無私到極致的自私和自私到極致的無私。

前者堅不可摧、神擋殺神卻有所羈絆;后者可以為一種簡單的欲望顛倒世界。

如果執念和欲望都投射在自己身上,即彼此矛盾的鐘夏鐘愛彼此,夏迎春和鐘無艷得以合成圓滿的人,因為強大守護驕縱,天真撫慰剛硬。

但大部分人的意志不幸是多余的中介性主體「昏君」,放浪形骸時遺忘責任,思慮時貪心過甚,所以兩頭不著。

結局雖然是大圓滿,但背后隱藏的是一個可怕的事實,所有人都被埋在了一個看似美好的大團圓里。

鐘無艷是我們,齊宣王是我們,法力高強游戲人間又被留下來的夏迎春也是我們。

二十年過去了,影片《鐘無艷》中三個主角的命運不盡相同。

不禁感慨,世事仿佛是一個圈,曾經鐘無艷的故事也會發生在現在,劇中人的故事又何嘗不是兜兜轉轉。

惟愿所有的深情都不被辜負。

倘若不幸被負,那便別回頭,一直往前走,人生路漫漫,誰又怕什麼呢?

你瀟灑決絕的背影,遠比你委曲求全的笑臉美上一萬倍。

~End~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