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邊城》:長久的關系,從不靠感情維系

温晗晗 2023/07/23

日朗風和,草木晴翠,又是一年盛夏時。

每當這時,便會忍不住想起《邊城》里,那些清涼干凈的文字。

茶峒漲起豆綠色的溪水,月光下浮起縹緲的歌聲。

翠翠和儺送,在如畫的風景里相識、相愛,連帶著天光水影,都增色許多。

可正如沈從文在書中所寫:

「凡事都有偶然的湊巧,結果卻又如宿命的必然。」

兩人因心動開始的感情,也因為心碎而結束,讓觀者無盡悵惘。

誰沒在懵懂的年紀里,愛過一個人?

只是很多故事,尚未開始,就化成了時光里的一聲嘆息。

為什麼很多人,彼此相愛,卻不能走到最后?

或許《邊城》里的故事,能給我們答案。

翠翠和儺送的故事,始于一年的端陽。

爺爺帶著翠翠,去河邊看龍船,中途卻被人叫去喝酒,醉得不省人事。

翠翠在碼頭站到天黑,等不來爺爺,卻遇到一個少年。

少年問翠翠,要不要到自己家里等爺爺,碼頭黑燈瞎火的,等下去不是辦法。

卻被翠翠罵了回去。

原來,翠翠以為對方是輕浮之人,想讓自己去樓上喝花酒。

少年笑笑不爭辯,過一會,派了水手送翠翠回家,翠翠才知道,自己誤會了人家的好意。

翠翠向水手打聽少年的名字,方知他是船總的二兒子,儺送。

回想起儺送不凡的談吐,翠翠的心事像船槳輕拍水面,蕩起了層層漣漪。

另一邊,儺送同樣對翠翠動了情。    

有鄉紳想把女兒許配給儺送,陪嫁是一座大碾坊,可儺送卻說,自己喜歡一個撐渡船的姑娘。

儺送的話,很快傳到了翠翠耳里。

她羞怯又歡喜,同時也感到自卑。

鄉紳女兒有碾坊做陪嫁,而她家里除了一條渡船,一無所有。

儺送會不會看低自己呢?

翠翠心里沒主意。

後來幾次見面,儺送主動和翠翠搭腔,翠翠都靦腆地低著頭,沉默不語。

儺送摸不準翠翠的心思,只能先把愛意藏在心里。

後來,儺送的哥哥天保也看上了翠翠。

在不知道弟弟也喜歡翠翠的情況下,天保直接上門,找翠翠的爺爺說親。

翠翠的心里更亂了,她心里有了人,卻不知道怎樣向爺爺開口。

爺爺看翠翠猶猶豫豫,只能把求親的事,一拖再拖。

一次意外中,天保落水去世。

船總覺得這是不好的兆頭,再不愿意和翠翠家結親。

儺送卻態度堅決,對父母說,自己「不要碾坊要渡船」。

可令他心寒的是,自己來到渡船邊時,翠翠卻掉頭跑進了山林。

為什麼翠翠明明喜歡儺送,卻一次次躲避對方?

其實翠翠并不是有意為之,她只是太青澀了。

翠翠自幼無父無母,沒有人教她如何面對心上人,也沒有人教她如何面對感情的抉擇。

所以只能通過逃避,掩飾內心的慌亂。

可儺送卻誤以為翠翠不喜歡自己,心灰意冷下,離開了邊城。

翠翠未及說出口的心意,也隨著儺送的遠行,成了無法挽回的遺憾。

再主動的人,得不到回應,心也會變涼。

如果翠翠能鼓起勇氣表明心跡,如果翠翠能回應儺送的深情,儺送也不至于負氣離開。

莎士比亞說:

「愛情是一朵生長在懸崖峭壁邊緣上的花朵,想要摘取它,需要勇氣。」

感情是需要雙向奔赴的,謹小慎微,太過被動,只會讓愛人懷疑付出是否值得。

給愛人一些回應,一些用心,他才會更有信心,把愛情堅持下去。

有人說,《邊城》里的每個人都是善良的,可溝通上的阻礙,卻導致了所有人的悲劇。

細細想來,確實如此。

儺送和翠翠很少正面溝通,彼此都對心上人知之甚少。

翠翠的爺爺雖然一心為孫女考慮,但老人家上了年紀,做事難免有做不周全的地方。

一來二去,幾人間的誤會就加深了。

書里有段很經典的章節,是儺送和天保瞞著翠翠和爺爺,通過唱歌的方式,公平競爭翠翠。

為什麼這麼做?

因為兩人都不知道翠翠喜歡誰。

大哥天保曾經走車路向翠翠提親,如果翠翠明確拒絕他,他就不會留有念想,要和弟弟賽歌求親。

偏偏當時爺爺和翠翠都態度模糊,讓天保以為自己尚且有一絲機會。

不料比賽的第一天,他就輸了。

儺送的歌聲溫柔纏綿,一直唱到翠翠夢里深處。

盡管翠翠不知道唱歌的人是誰,但醒來后,依然把晚上聽到歌聲的情形,告訴了爺爺。

隔天一早,爺爺把翠翠的話,告訴了天保。

天保知道自己輸了弟弟,很不甘心,在下河灘的路上,不慎被水淹死了。

可憐的天保到死都不知道,翠翠很早以前就喜歡儺送,和自己會不會唱歌,怎樣提親,都沒有關系。

哥哥的死,讓儺送悲痛不已。

爺爺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找到儺送,對他說起那晚的歌聲,打動了翠翠。

可儺送還沉浸在哥哥去世的悲痛里,越提婚事,他越愧疚。

加上爺爺之前在天保求親時一推再推,給儺送留下了「不爽快」的印象。

無論此時爺爺說的多誠心,儺送看來始終別有用意。

其實儺送的心意一直沒變。

哪怕天保死后,父母極力反對他娶翠翠,他也說自己寧可撐渡船,也不要大碾坊。

可儺送的堅持,翠翠不知道,爺爺也不知道。

爺爺找了中寨人探口風,中寨人卻故意挑撥離間,說儺送不要翠翠了,要娶鄉紳女兒。

爺爺聽聞,悲痛交加,在一個風雨夜凄然離世。

翠翠和儺送的感情,也因為天保、爺爺的去世,籠上了一層悲劇色彩。

如果翠翠早點知道兄弟倆賽歌的事,如果儺送告訴祖孫倆自己的心意,這段感情,就不會生出如此多的旁枝末節。

可惜沒有如果。

直到儺送離開邊城,翠翠才知道了以前不知道的許多事。

比如兄弟倆的唱歌比賽,比如儺送的一往情深,比如中寨人的挑撥,比如爺爺的弄巧成拙……

塵封的舊事沖出時間密道,讓翠翠一時間措手不及。

把前因后果捋明白后,她整整哭了一個晚上。

人間最遺憾的事,莫過往事不可追,歲月難再回。

不是所有陪伴,都一成不變;也不是所有人,都會在原地等你。

與其在猜測和等待中磋磨感情,不如坦誠一點,勇敢一點。

讓對方看清你的心,免去不必要的誤會,感情方能有更好的結局。

張愛玲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

「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是一種緣分;在錯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是一種無奈。」

翠翠和儺送,無疑是后者。

兩人的悲劇,說白了就是一對天造地設的人,在不會愛的時候,愛上了對方,最后都傷透了心。

而細說從頭,一切都有跡可循。

當年,翠翠的父母因為對歌,墜入愛河。

可翠翠父親是漢族軍人,翠翠母親是苗族女子,兩人是不能通婚的。

翠翠父親不想違反軍紀,又不忍拋下愛人,兩難之中,服毒自盡了。

翠翠母親悲痛欲絕,生下翠翠后,故意喝了很多冷水把身體弄垮,也走了。

父母的故事,沒有給翠翠很好的、感情上的參照。

加上她一直生活在與世隔絕的茶峒,生性單純,不知情為何物。

所以真愛降臨時,她是歡喜的、快樂的,同時也是自卑的,膽怯的。

沒有足夠的勇氣,和心上人袒露心跡,反而在一次次逃避中,弄丟了最好的愛,和最真的情。

而儺送面對感情,同樣有不成熟的地方。

他敢在父母面前拒絕鄉紳的攀親,卻不敢像哥哥天保那樣,直接向心上人表明好感。

以至于爺爺拿不定主意,先答應了天保的求親,讓翠翠陷入兩難處境。

加上後來天保、爺爺離世,讓儺送和翠翠有了心結。

那些未曾宣之于口的愛意,因為時間變了,心情變了,更加沒有面對的勇氣。

在錯的時間愛上對的人,結果只能是悲劇。

可誰又不曾像他們一樣,不合時宜地愛過一個人呢?

每個人心里,都住著一座邊城。

那里塵封著生命最初的喜歡,青澀懵懂,卻也純真美好。

或許最后不得圓滿,但你知道自己擁有過它。

在生命的缺憾中,有所修行,習得成長,方能在走過紅塵漫漫后,把握屬于自己的幸福。

《邊城》的結局,是開放式的。

茶峒又到了冬天,白塔重新建好,翠翠還在渡口旁,等著心上人回來。

他是明天回來,還是永遠不回來?

沒有人知道。

小時候讀到這,總是迫切地想知道,翠翠和儺送能不能在一起;

長大后再讀,卻覺得沒有答案,或許才是最好的交代。

正如《熒火之森》里說的:

「美麗的故事都是沒有結局的,只因為它沒有結局,所以才會美麗。」

時間長河一直向前,其間溝溝壑壑,一個故事的結束,也是另一個故事的開端。

無論未來是否相遇,但至少,彼此都還要歷練,才有獲得幸福的資格。

上蒼的公平之處就在于,缺憾里會生出圓滿,悲傷會變成勇氣,曾經愛過的瞬間,也會留存下來,成為繼續生活的動力。

所以不必沉浸在未完成的遺憾里,我們該做的,便是在有所經歷后,修煉出相對從容、相對穩定的內核。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