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們要去哪裡啊?別把若琳丟下啊!」。1992年夏天,年僅3歲的中國女童陳若琳哭喊著追隨在父母身後,但迎面關上的門無情地將她拒之門外。就這樣,這個原本平凡的小女孩,從此開始了坎坷的人生旅程。

陳若琳的父母張力和陸麗離婚時,母親帶著哥哥離開了,父親則把年幼的她丟在了年老體弱的外婆陳桂英身邊。可憐的外婆只能編織謊言安慰她:「爸爸媽媽很快就會回來,你先在這裡等著。」

陳桂英獨自一人撐起全家,日漸感到難以照顧好小若琳。眼看外孫女營養不良、體質虛弱,她不得不向年輕力壯的外甥張浩求助。自此,張浩一家三口收養了若琳,填補了她生命中缺失的父母角色。
雖然張叔叔一家對她傾注了無私的愛,但小若琳內心深處仍常常思念著自己的親生父母。
她常在夜晚默默流淚,祈求爸爸媽媽能早日歸來。然而,那期待已久的「回家」之日,最終還是沒有等到。

在上小學之前,若琳的身體一直非常瘦弱,經常生病。為使她增強體質,外婆和張家人曾嘗試了各種方法,包括吃藥、打針和鍛煉,然而效果始終不顯著。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12歲那年夏天,若琳隨外公來到了南通市體育中心的游泳池。正是在那裡,跳水教練徐德久被這個瘦小的女孩所吸引。他注意到,儘管若琳身材矮小,但她卻展現出了出色的身體平衡和爆發力。于是,徐教練聯繫了若琳的家人,勸說他們讓若琳學習跳水。

「我深信這個孩子將來必定會取得巨大的成就!只要她肯付出努力,她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跳水運動員!」徐教練滿懷信心地說道。就這樣,一個天生體弱多病的女孩,迎來了她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加入南通市體校跳水隊後,若琳如同一隻勤勞的小蜜蜂,從早到晚都在刻苦訓練。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