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文學家認為太陽系其實是一個 雙星系統,也就是除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太陽外,還有一個太陽隱藏在冥王星軌道之外的虛空中。
這顆潛在的太陽被稱為復仇女神星,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自然》雜志第308期曾刊登過一篇名為 「周期性彗星暴引發物種滅絕」的文章,大意就是說潛在的太陽伴星會周期性干擾奧爾特云里的彗星群,讓它們撞向地球引發滅絕事件。
舉例來說,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這一事件,并不是孤立的小行星撞地球,而是一系列有規律的生物大滅絕事件的一部分,因為當生物學家把地球近2.5億年的歷史都囊括在內后,發現這期間的生物滅絕周期都在 2600萬年左右,也就是說地球每隔2600萬年就會受到外界干擾引發物種滅絕。
為了解釋這種周期性災難,生物學家想到了天文學家提出的太陽伴星假設,即我們一開始提到的復仇女神星。
計算機模擬結果顯示:如果要保持2600萬年的周期,復仇女神星的偏心率必須為0.7,這樣一來它和太陽的平均距離將是8.8萬個天文單位, 也就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8.8萬倍,遠日點能達到2.4光年,幾乎已經出了奧爾特云了。
在這種情況下每隔2600萬年,這個肉眼看不見的太陽伴星就會進入奧爾特云內,屆時它距離地球只有2.6萬個天文單位,同時奧爾特云內的彗星們也會因為這顆伴星的靠近而引發混亂,突然改變的引力將把這些彗星推到太陽系內部,朝著地球等行星們沖去。
從哈勃望遠鏡和韋伯望遠鏡觀測到的系外恒星系來看,如果復仇女神星存在,那麼它將屬于最小的恒星,即和比鄰星類似的紅矮星, 它的品質最大也就是太陽的12%左右,因為原始太陽星云的絕大部分品質都在太陽身上,伴星能獲得的氫元素很有限。
根據《歷史生物學》雜志上發表的2750萬年的新滅絕周期,再結合復仇女神星的軌道, 天文學家認為它現在距離我們2.4光年,要到1500萬年后它才能用引力大規模影響奧爾特云內彗星軌道,但1500萬年后太陽系很可能沒有人類文明了,所以我們并不需要擔心復仇女神星。
其實相較于1500萬年后的復仇女神星,眼下地球就面臨很多災難。
按照有關文明演化的大過濾器理論,人類文明未來會面臨核戰爭和小行星撞擊的風險,這兩個事件都有可能在短時間內滅絕人類文明, 相比之下人類目前嚴防死守的全球變暖,反倒算不上什麼燃眉之急了,比如劉慈欣就認為地球不需要人類拯救,人類不必固守腳下這一個地球而放棄宇宙中幾萬個地球。
總體而言
不論是復仇女神星還是大過濾器理論,對目前的人類文明來說都還比較遙遠,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積極向太空開發,盡力讓人類文明成為太空文明乃至于多行星物種,這樣一來就算地球遭到破壞,月球人類和火星人類仍能延續人類文明的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