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科學家此前在墨西哥海岸的切圖馬爾灣附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海洋藍洞,近期,《海洋科學前沿》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刊登了關于該藍洞的研究報告。這個深約274米、占地1.4萬平方公尺的巨大洞穴名為「Taam ja‘藍洞」(瑪雅語中意為「深水」),是目前已知的第二大海洋藍洞。
海洋藍洞是一種罕見的自然地理現象,從海面上看藍洞呈現出與周邊水域不同的深藍色,在海底形成了巨大的深洞。
據《紐約郵報》和《每日郵報》4月24日報道,科學家通過當地漁民得知了這個藍洞的存在,2021年9月首次對其進行取樣和測量,并在近期的一項新的研究論文中揭示了它的存在。
「深水藍洞」的表面「近乎圓形」,里面兩側坡度超過80度,非常陡峭,形成一個「大圓錐結構」。研究人員用回升探測確定了它的深度,最深抵達了海平面以下274.4 米。
藍洞的周圍充滿了致命的硫化氫氣體,人類無法進入其中,但內部幾乎無氧的環境,具有完美保存生物骨骼與和化石的作用,能夠幫助人類找到早已滅絕的物種。科學家甚至將其譽為「地球給人類保留宇宙秘密的最后遺產」。
研究人員在文章中宣稱:「深水藍洞的起源和地質演變值得探究」。
此外,海洋藍洞也為研究人員在地球上尋找極端生命形態和外星球生命提供了可能。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藍洞內的細菌可能以硫化氫等對其他絕大多數生物具有毒性的硫化物為食。美國航天總署(NASA)天文生物學家凱文. 漢德(Kevin Hand)曾表示,尋找外星生命的關鍵可能就藏在地球的海洋。
因為地球上的海溝漆黑一片,環境可能與數百萬公里外的木星衛星和土星衛星多冰地殼下方的環境類似。通過研究地球上的極端生命形態,我們能夠了解地球以外的適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