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我們為何故意冷落金星?因為越了解金星,便越會讓人類「絕望」

温晗晗 2023/09/15

漫漫宇宙之旅,我們的目光不禁被一個閃耀著無盡光芒的巨大球體吸引住。那是太陽系,一個令人著迷的天體家族, 由太陽、八顆行星以及無數恒星、衛星和小天體組成。太陽系是我們的家園,也是我們探索宇宙奧秘的起點。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之源,如同一顆無比耀眼的寶石,每一天都以其熾熱的火焰為我們帶來光明和溫暖。它是太陽系的主角,也是我們生命的根源。太陽的體積之巨大令人難以想象,幾乎可以容納下太陽系中所有其他物體的總和。 它的質量占據了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這足以讓我們明白太陽在太陽系中無可替代的地位。

最靠近太陽的是水金地火四顆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這四顆行星各具特色,水金交相輝映。水星是太陽系中最小、最接近太陽的行星,它的表面溫度極高,有著一片極度干燥和貧瘠的環境。金星則以其厚重的大氣層和火山活動而聞名,它是太陽系中最熱的行星,也是地球最接近的近鄰。地球是我們熟悉的家園,孕育了豐富多樣的生命形式。火星則是科學家們長期關注的對象,它的表面上有著許多與地球相似的特征,引發了我們對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的思考。

長期以來,人們都積極探索火星,將其視為星際殖民的第一選擇。然而要說相似,金星比火星更接近地球,為什麼人們不愿意深入研究金星呢?

被冷落的金星

金星的直徑約為12,104公里,體積約為9.28×10^11立方千米,與地球非常接近。事實上,金星只比地球略小一些,它是由巖石和金屬構成的類地行星,與地球非常相似,因此被稱為地球的姊妹行星。

金星的大氣層主要由二氧化碳組成,占據了大氣的絕大部分。此外,還含有少量的氮氣和一些其他氣體。 金星的大氣層非常濃密,厚度約為100公里。這使得金星的大氣壓比地球的大氣壓高出約92倍。

金星的大氣情況導致了極端的溫度。 金星表面的平均溫度約為475攝氏度(747華氏度)。這使得金星成為太陽系中最炎熱的行星之一。

除了溫度和大氣情況,金星還與地球在地質特征上有一些相似之處。金星表面有許多火山和火山口,這表明金星曾經經歷過劇烈的火山活動。此外,金星上也存在著一些山脈、平原和峽谷。 然而,與地球不同的是,金星的地殼相對較薄,地殼的運動速度相對較慢。

從這些數據來看,金星與地球非常相似,遠比火星的相似度高,因此早期人類重點關注的其實是這顆姊妹星。

金星探索史

早在1960年代,蘇聯就率先向金星發射了一系列探測器,這些探測器被稱為 「金星計劃」。其中 最著名的是1967年發射的「金星3號」和1969年發射的「金星7號」。這些探測器通過著陸在金星表面上,為人類提供了首批關于金星的重要數據。 它們發現了金星的高溫和濃密大氣層,以及存在的火山活動跡象。然而,由于金星極端的環境條件和蘇聯探測器技術的限制,它們的任務壽命都很短暫,無法提供持久的觀測。

接下來的 1970年代,蘇聯繼續發射了一系列探測器,其中包括「金星9號」和「金星10號」。這兩個探測器成功實現了在金星表面的軟著陸,并且通過攝像機拍攝到了地面的圖像。這些圖像揭示了金星表面的巖石和地貌特征,為地球上的科學家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作為太空競賽的對手,美國當然也加入了這場探索金星的競爭。在1962年至1978年期間,美國發射了一系列名為水手號的探測器,其中包括水手1號到水手12號。水手探測器是美國最早的金星探測器,它們通過飛越金星或進入金星軌道,提供了寶貴的數據和圖像 。水手2號和水手5號分別于1962年和1967年成功飛越金星,為人類對金星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信息。

1978年5月和8月,美國發射了先驅者(Pioneer)探測器系列的先驅者1號和先驅者2號。 先驅者1號通過測量和收集數據,提供了有關金星大氣層成分、溫度、氣候和云層結構的重要信息。此外,它還檢測到了金星的弱磁場,這對于理解金星內部結構和地質活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先驅者2號的多探頭探測器對金星的大氣層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探測。它們測量了大氣層的成分、壓力、溫度和風速等參數,并提供了關于金星大氣層結構的重要數據。此外,進入器的降落模塊還進行了金星表面的測量,包括溫度、壓力和風速等。結果顯示,金星與地球一樣,都具有峽谷和山脈等地貌,很可能存在生命。

1989年5月,美國發射了性能更為強大的麥哲倫號探測器。 通過麥哲倫號的觀測,我們了解到金星表面幾乎完全被厚厚的大氣云層所覆蓋,無法直接看到地表。然而,利用合成孔徑雷達技術,麥哲倫號能夠穿透云層,獲取地表的高分辨率圖像。這些圖像揭示了金星表面的各種地貌特征,包括火山、山脈、平原、峽谷和撞擊坑等。然而在此之后,人類對金星的興趣就淡了,與其說是我們冷落金星,不如說是天文學家們在金星上看到了絕望。

失去水的金星

科學家認為金星最早是有水的,但它超厚的大氣層引發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溫室效應」。當太陽的光線穿過金星的大氣層時,一部分能量被吸收,而金星的大氣層又不允許這些熱量逃逸,導致溫度持續上升。 結果,金星的表面溫度高達攝氏四百多度,甚至比水銀的沸點還要高。這使得金星成為太陽系中最熱的行星,甚至比離太陽更近的水星還要炎熱。

在如此高的溫度下,水無法以液態存在,而是以蒸汽的形式存在于金星的大氣層中。 此外,金星的大氣層中的高濃度二氧化碳也導致了溫室效應的加劇。當太陽的光線穿過金星的大氣層時,一部分能量被吸收,而金星的大氣層又不允許這些熱量逃逸,導致溫度持續上升。這種溫室效應進一步加劇了金星的高溫,使得水無法存在于金星的表面。

由于金星的高溫和大氣條件,水蒸汽無法在大氣中穩定存在,很快會分解為氫和氧。氫會逸出到太空中,而氧則可能與金星的地殼相互作用形成氧化物,金星就這麼失去了水。

微弱磁場

金星的磁場強度非常弱,大約只有地球的十萬分之一。 磁場的強度主要歸因于兩個因素:行星核心的狀態和自轉速度。

地球的磁場是由于地球核心中的熱對流造成的,而這種熱對流生成了地球的磁場。然而, 金星的核心溫度可能較低,熱量傳輸有限,因此無法產生強烈的磁場。

金星的自轉速度也非常緩慢。因為自轉運動會導致行星內部的磁場線與地軸平行,從而產生一個相對較強的磁場。 然而,金星的自轉速度非常慢,每轉一圈需要243地球日,比地球自轉速度慢得多。兩大因素使得金星的磁場強度非常弱,這使得金星時刻都在遭受強大的宇宙射線,太陽風的侵蝕使得金星成為了生命的禁區。

科學家們越是了解金星就越是絕望,因為這就像一個演化失敗的地球。 它先后失去了磁場、失去了水分,大氣厚度增加、充滿了二氧化碳這樣的溫室氣體。它就像是一面鏡子,告訴我們一旦地球走錯一步,就可能失去能供生命存在的環境。

結語

目前地球正在走向接近姊妹星「金星」的路徑上: 人類社會排放的大量溫室氣體正進入大氣,使得地球的溫室效應加劇。

而且地球可能變得比金星更惡劣。人類各種核廢料的排放會導致輻射劇增,這些輻射對生物體具有損害作用,可以引起細胞和組織的損傷,增加患癌癥和遺傳突變的風險,以及導致其他健康問題。 核廢料的放射性物質可以滲入土壤、地下水和水體中,對生態系統造成污染。這可能對水源、農作物、野生動植物和整個生態鏈產生負面影響,破壞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

有金星這個例子在旁邊警醒我們,人類社會若仍然一意孤行,那我們還會有明天嗎?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