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了一個很火的戀愛綜藝,里面有一個開朗幽默,不矯揉不造作的女孩一輪下來,竟然沒有被任何異性選擇。
網友都在調侃說 " 搞笑女沒有愛情 " 。
這句話一下成了許多單身女孩自嘲的素材。
可沒想到最后結局大反轉,這個沒人選的 " 搞笑女 " 牽手成功了。
我覺得其實不是搞笑女沒有愛情,而是不爭取的人沒有愛情。
因為愛情,很少眷顧那些不主動的人。
同事問我,搞笑女真的沒愛情嗎? 我很篤定地告訴她,是不主動的人沒愛情。
她說: " 可是主動了也不一定有啊! "
我反問她: " 那你覺得主動和不主動哪個機率大? "
同事笑笑沒有再說話。
同事是母胎單身,再過幾個月就要過30歲的生日了。
認識她的三年中,她嘴里時常念叨著: " 我的愛情在哪啊? "
但也沒見她采取什麼行動,依舊維持著原本的生活狀態,每天晚上加班到九點,周六日寧愿在家宅著發呆,也不出來見見人。
周圍也有一些朋友說要給她介紹對象,她卻推脫著說: " 我可不相親啊。 "
好幾次我都很懷疑,她所謂的想戀愛,是不是只是嘴上說說而已。
可她卻說自己是認真的,真的很想談戀愛,想著想著就30歲了。
前段時間特別流行的一個詞很適合她—— " 入室搶劫式愛情 " 。
指的是平時不出門、不社交、不聊天、游戲也不打,幾乎與外界很少聯系,但仍然想找到對象,甚至還感覺對方會很愛自己。
這樣的人可能是在期待一場像入室搶劫一樣的愛情。
好笑歸好笑,扎心是真扎心。
做任何事情,我們都信奉天道酬勤,努力必有收獲。
于是,為了考上一所好學校,我們挑燈夜戰,為了取得好的業績,我們拼命加班。
可是唯獨面對愛情,我們不愿埋種,不愿施肥,卻每一刻都在期待花開。
直到一無所獲才會明白,愛情這東西等到了純屬偶然,等不到才是必然。
同事在苦惱自己母胎單身的時候,我也是單身狀態。
她像是我的一面鏡子,時刻警醒著我,愛情還是得你去找它。
到今天我都記得很清楚,那天是個很普通的周六,天氣冷得出奇。
這麼冷的天氣,應該沒有人會在公司加班吧。
抱著這樣的想法,我遇見了那個后來讓我心動了很久的男生。
那天我去得很早,工位又在比較靠里面的位置,一個下午我一直以為公司里只有我一個人。
打算離開的時候,要穿過一大片辦公區,在黑暗中和他對視了好幾秒。
我瞄了一眼對方的桌簽才發現,這個人的名字我一直都知道。
一個從我入職就聽人夸贊優秀的名字,原來是他。
巧合的是,那次相遇之后我們突然有了很頻繁的工作對接。
甚至像小說情節一樣,有機會單獨去參與了兩次看片會,四舍五入就是約會看了兩次電影。
我忽然在想,這是不是老天給我的指引,這是不是命中注定。
當一個人把這種機率性事件定義為命中注定的時候,愛情就發生了。
我總是故意從他身邊經過,常常借著工作和他閑聊。假裝偶然路過他的工位給他一點水果,實際上內心反復排練了千百次。
只是這一切,在我鼓起勇氣主動約他出來吃飯之后戛然而止,他拒絕了。
現實終究是現實,愛情不會因為主動就變得唾手可得。
說不難過是假的,但說不后悔是真的。
因為比起在往后漫長的日子里反復咂摸惦記、浪費時間,我寧愿早早行動、及時止損。
成年以后,我羨慕的愛情觀不再是 " 非你不可 " ,而是 " 不行就撤 " 。
主動不一定會得到愛情,但一定會離愛情更近。
《戀愛的犀牛》里有一段經典臺詞:
人是可以像犀牛一樣那麼勇敢的,哪怕很疼也是可以的,看你疼過了是不是還敢疼。
大多數人痛過一次就縮起來了,像海葵一樣,再也不張開了,最后只能變成一塊石頭。 要是一直張著就會有不斷的傷害,不斷的疼痛,但你還是會像花一樣開著。
愛情里,沒有人天生不喜歡花開,只是因為受過傷害,所以主動放棄了開花的權利。
這樣的人,人生中注定充滿遺憾和悔恨,因為愛情本來就是屬于勇敢者的游戲。
微博上一直有一個詞條 #大張偉愛情觀# ,瀏覽量一度沖破3億。
大張偉說: " 什麼樣的人最勇敢,就是那種不拒絕愛的人,他們比忍受孤單的人更勇敢,很多人可以忍受孤獨,但是他沒法去追求愛。 "
我一直很喜歡這句話,勇敢追求愛一點都不丟人,甚至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
那些總是主動的人,不是因為勝券在握,而是不會害怕受傷。這樣的人無論最后是否得償所愿,都會把愛情的主動權牢牢把握在手里。
對他們來說,愛情的意義不止是我喜歡的人是否喜歡我,更重要的是,他們也會在爭取愛情的過程中獲得成長。
學習如何對一個人表達愛,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如何面對自己的內心。
我想,在關于愛情的千萬種選擇里,忠于內心一定是最正確、最勇敢的選擇。
既然喜歡,試試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