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過:「如果感到熬不下去,不妨讀一讀雨果的《悲慘世界》。」
這部歷經三十余年完成的巨作,一經出版,就獲得巨大的成功,被稱為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
在這本書中,雨果用沉重而又尖銳的筆鋒,還原出一個真實世界無處不在的磨難與悲慘,將苦難中的人性掙扎一覽無遺地展現出來。
但就算是身處萬丈深淵,只要堅定抗衡命運的勇氣,亦可有柳暗花明的轉機。
當你看清這點,領悟書中的5句話,便能度過人生的烏云與荊棘,收獲更有力量的自己。
1
我寧愿靠自己的力量,打開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
冉阿讓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便相繼去世,只剩下他和姐姐相依為命。
後來姐姐孀居,獨自一人帶著七個子女。此時僅有二十五歲的冉阿讓,為了報答姐姐當年的撫養之恩,扛起了養育七個孩子的重擔。
他不識字,只能做著最廉價的小工,所有他能做的工他都去做。
即使冉阿讓拼命勞作,但貧困的日子就如同無底洞,讓人看不到曙光。
有一年的冬季,冉阿讓找不到工作,家里窮得揭不開鍋了。
為了不讓孩子們餓ㄙˇ,他不得已去偷了一塊面包。
結果,這塊面包讓他飽受了十九年的牢獄之苦。
在監獄中,他終日受著棍棒、鞭笞、鐐銬、疲乏的折磨,過著連狗都不如的生活。
但都沒能讓他跪地求饒,反倒讓他越挫越勇。
他練就了一身強健的體魄,擁有著非凡的力氣,服勞役、干重活時,他一個人能抵得上四個人,是讓人驚嘆的「千斤頂」。
即便每天都要忍受沉重的勞作之苦,冉阿讓還是堅持參加學習,從一個目不識丁的文盲變成了能讀會寫之人。
入獄時,他身無分文,出獄那天,他憑自己的努力做工掙到了一百零九個法郎十五個蘇。
稻盛和夫說過:
一個人要靠自己的力量,開創自己美好的人生。
雄鷹高飛無人幫,破繭成蝶靠自身。
人生之路,從來都是一條孤勇奮戰的獨木橋,無人可依,無人能靠,唯有自己,可做靠山。
人生最大的底氣,永遠是那個勇往直前的自己。
2
通過貧困,意志薄弱的人會變得無恥卑鄙,意志堅強的人則變得超凡脫俗。
雨果曾經說過,貧窮是一切災難的源頭。
冉阿讓曾經遭受過貧窮的磨難,最終他靠自己掙脫過去了,而書中的女工芳汀就沒那麼幸運。
芳汀是位年輕美麗的女子,卻為了擺脫貧困,委身當了情人。
沒想到情人只是把她當作玩物,很快便將她棄如敝屣。
未婚生子的她只能悄悄的帶著女兒遠離他鄉,艱難度日。
為了專心工作,她只能把女兒托付給德納第夫婦。
面對他們一而再、再而三的敲詐要錢,她也只能忍氣吞聲,拼命掙錢。
屋漏偏逢連夜雨。
正在需要錢的關頭,芳汀有私生女的事情,被人揭發了。
她被工廠辭退了,失去了生活來源,女兒的寄養費也成了大問題。
為了籌錢,她不得不把自己那一頭令人驚嘆的金絲長發賣了。
後來為了給女兒治病,把自己引以為傲的兩顆門牙也賣了。
最后再也找不到東西賣了,只能淪為娼妓。
一次次在貧困面前低頭,將懦弱的芳汀逼上了絕路。
最終芳汀不堪重負,痛苦離世了。
聽說過一句話:「貧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擊敗貧窮的斗志。」
很多時候,貧窮,就是一座熔爐。
有人在貧窮中徹底沉淪,走向深淵,有人卻能在貧窮中涅槃重生,收獲光明。
只有堅定非凡之志,方有重獲新生的機會。
3
在逆境中,把俯視墓穴的悲痛,轉換為仰望星空的情感。
出獄后的冉阿讓依然擺脫不了苦役犯的標簽,處處遭人冷眼,舉步維艱。
他曾有過自暴自棄的想法,甚至發誓要向這個不公平的世界討回公道。
直到得到米里哀教主感化和教誨,冉阿讓才猛然醒悟,如果繼續自甘墮落,就永無翻身之日。
只有重拾信念,以善行事,方有掙脫泥濘的一天。
在蒙特伊城,他化名為馬德蘭,靠改革黑玻璃飾品制造工藝起家,建立工廠,為數百個貧困工人提供就業。
他關心人民疾苦,花費大量的錢財去建醫院、學校和孤兒院,想盡一切辦法改善社會貧困的惡劣環境。
他的善行幫助了很多人,因此深受當地人的愛戴,被推選為市長。
身陷絕境,也要記得仰望星空。
雨果的一生也是苦難重重,因為時局動蕩,他曾被迫流亡國外近二十年。
但在苦澀的漂流生涯中,他依然筆耕不輟,這才寫出震撼人心的曠世之作。
人生苦短,磨難不斷,倘若一直裹足不前,只會作繭自縛。
唯有學會把身上的傷痛換成可護身的勛章,方能掙脫困境,讓所有過往成為過去。
4
做一個正直的人,是為人的正軌。
人生無常,任何人都不會成為例外。
正當冉阿讓以為自己能夠重獲新生的時候,命運又一次張開那張長滿獠牙的大口。
有一回,為了救一名深陷馬車輪下的老人家,他暴露了自己力大無窮的事實,也讓一個叫沙威的警官起了疑心,因為這種力氣只有服過苦役的人才會擁有。
沙威不相信曾經是苦役犯的冉阿讓會改過自新,于是暗中觀察他的一舉一動,企圖找到他的犯錯證據將其抓捕。
為了試探冉阿讓,沙威特意告訴他,有一個名叫「商馬第」的人已被當作是冉阿讓給逮捕了。
此時,得知消息的冉阿讓面對著進退兩難的抉擇,如果不去自首,那個叫商馬第的人就會蒙受不白之冤。
但倘若站出來承認事實,那麼他現在所擁有的財富和榮譽都會化為烏有,而且還有可能再一次陷入牢獄之災。
經過兩天兩夜的思想斗爭,他還是遵從內心的選擇,走上了法庭,在眾人面前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
高爾基說過:
走正直誠實的生活道路,必定會有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
正直,是內心的堅守和底線。
哪怕歷經滄桑,受盡磨難,只要端正行事,才能活得心安理得。
做一個正直的人,也許不夠聰明,卻最踏實。
5
人生困苦歷盡,還未泯滅希望;哪怕長夜漆黑,也將升起太陽。
51歲的冉阿讓,再一次地面對他的第二次牢獄生活。
這一次,他沒有坐以待斃,而是選擇主動反擊,沒多久就投海越獄,再獲生機。
越獄成功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完成對芳汀的承諾,收養她的遺孤珂賽特。
他花重金把珂賽特從德納第夫婦的魔爪中解救出來,并將其視如己出,悉心養育。
心存希冀,未來可期。
與珂賽特相依為命的歲月中,即使風雨飄搖,也能讓冉阿讓感受到絲絲甜意。
天一亮,珂賽特便像個小鳥似的,嘰嘰喳喳地唱個不停。
冉阿讓便安靜地在一邊待著,聽她說話,仿佛這就是他人生的全部。
夜深人靜的時候,望著熟睡在旁的珂賽特,冉阿讓的憐惜之情就會填滿心頭。
書中寫道:
他保護她,她使他堅強。他是這孩子的支柱,孩子又是他的動力。
從前,他孑然一身,雖然了無牽掛,卻找不到活著的意義。
往后,他有了最深情的牽絆,卻覺得人間值得。
故事的最后,歷經千辛萬苦,冉阿讓終于將珂賽特撫養成人,還陪她走進了幸福婚姻。
魯迅說過:
有希望,便是光明。
每個人的一生,都曾經歷過一段至暗時光。
即便風雨晦暝,總會有過去的一刻。
心懷希望,終將能夠迎來黎明的曙光。
寫在最后
作為一部偉大的文學巨著,《悲慘世界》穿越了百年的歲月,仍是不少讀者的案頭書。
前段時間,有個讀者在網路分享了自己的讀書心得。
她說:「每當感到迷茫困惑的時候,冉阿讓和珂賽特在黑暗中相互扶持的身影,就會不時浮現在腦海中,讓我又重新拾起生活的熱情。」
是啊,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人生,不會都是苦海無邊。
只要能奮力爭取,也總有苦盡甘來的那刻。
正如挪威劇作家易卜生所說:真正的強者,不因厄運而一蹶不振,而是善于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
強者不畏懼苦難,絕境也亦可逢生。
領悟了書中的5句話,就能坦然面對生活的狂風暴雨,成為人生的王者。
選擇一本好書,能讓人開拓視野,旁觀更多樣的人生姿態,《悲慘世界》的故事雖然披著悲傷暗淡的外衣,卻能給讀者帶去勇氣與堅韌。
走進冉阿讓的世界,看真正的強者,如果面對苦難與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