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火星上被發現3個鹵水湖,水量豐富,地外生命可能「近在眼前」?

温晗晗 2022/10/30

探索地外生命,我們一直都在路上,此前科學家在火星發現了 3個鹵水湖,很有可能就是孕育生命的場合。

再加上火星可能儲存著豐富的水源,科學家由此猜測: 地外生命可能 「近在眼前」

火星的三個鹵水湖

2018年,人類通過火星探測器首次在火星表面檢測出了 液態水,這無疑是重大發現。

此后,又一個重磅消息,讓許多天文學愛好者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

在《自然天學文》雜志上,有一篇論文稱,已經在火星的南極地下冰層,發現了3個鹵水湖。

通常來講,鹵水湖底部含有豐富的鹽類結晶,以礦物質的方式存在,所以鹵水湖的鹽含量很高。

鹵水湖又分地面鹵水湖和地下鹵水湖,地面鹵水湖主要是通過太陽的蒸發,將湖泊中的鹽分累積下來形成。

火星的三個鹵水湖屬于 后者,其形成的過程比較復雜。

在高緯度的海水結冰時,會產生一種低溫鹽水流體,流體的冰點比海水更低。

低溫鹽水在海底累積起來,形成一種類似于石鐘乳的礦物質。

地殼運動下,鹽礦物質跟隨著巖石一起下沉到巖石層中。

由于地下溫度上升,結冰的流體溶解形成了鹵水湖。

另一種地下鹵水湖的形成方式是,由于火星表面的溫度很高,海水大量蒸發后,流體的含鹽量也在攀升。

當其中的溶解離子達到飽和狀態時,流體變為結晶,并且沉積到海底,最后進入 巖石層

這也是火星的三個鹵水湖可能出現的原因,并且,此前天文學家觀測到,火星在遠古的時候,很有可能存在海洋。

因此,這三個鹵水湖很有可能就是在那一時期形成的,在無數的歲月當中,封存在了冰層之下。

至于鹵水湖有多深,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工作,但從對三個鹵水湖的初步觀測來看,當中的水資源含量應該相當豐富。

值得一提的是,火星上的水資源存量同樣也很豐富。

火星表面除了一望無際的荒漠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位于兩極的 冰冠了。

其中以南極的冰冠最為顯著,天文學家推測,如果南極冰冠全部融化,可以將整個火星覆蓋。

火星的水可不僅存在于地面,而且還以固態的形式封存于地下。

只有 火山活動的時候,這些冰塊才會隨之流出,在火星上泛濫成災一段時間。

2007年,美國航天局發現了火山活動和地下冰層的關系,并推測,火星的科伯洛斯槽溝的形成,與500萬年前火山活動大量 釋放的冰塊有關。

2014年,科學家發現,火星內部可能存在大量的水資源,火星表面雖然看起來是一片荒漠,可內部的儲水量一點也不比地球少。

2019年美國航天局宣稱,在火星的蓋爾隕石坑土壤當中檢測出了礦物的沉積物。

這表明,隕石坑在多年前曾是 咸水湖,隨著氣候變化,咸水湖蒸發,留下了這些礦物質的沉積物。

種種跡象都在表明,火星曾經存在過液態水,并且水資源十分豐富。

水是生命誕生的必要條件,隨著火星水資源可能存在的證據增加,天文學家對地外生命的期望值也在增長。

火星的3個鹵水湖,讓科學家們為之振奮:地外生命 可能近在眼前

火星生命

對于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天文學界已經爭論了很久。

2000年,美國在南極發現了一塊來自火星的隕石,將其秘密運往實驗室,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美國航天局對外稱隕石上有類似于微生物的化石結構,但并未透露過多的細節。

由此,天文學界開啟了第一次關于 火星生命是否存在的辯論。

雙方學者辯論異常激烈,由于美國沒有公開火星隕石的相關研究,最終也沒有爭論出個結果。

時間來到2004年,美國的 海盜號探測器在火星土壤中檢測出了甲烷、二氧化碳等代謝氣體!

這又一次引發了雙方的爭論,認為火星生命存在的學者稱,代謝氣體能夠很好地佐證生物存在。

另一方認為,海盜號的檢測樣本范圍有限,不足以說明火星上存在生命。

2022年,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稱,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表面發現了大量的 有機分子

有機分子含有復雜的碳化合分子,是生命的組成部分。

換句話說,即使火星如今沒有存在生命,但是也有孕育生命的條件。

我們也可以反過來推,既然存在孕育生命的條件,那麼火星沒有生命的可能性,就不大。

科學家認為,位于火星地下的 三個鹵水湖,就是孕育生命的絕佳場所,很有可能已經存在大量的單細胞生物。

因為地下是累積各種物質的重要場所,也是物質分子發生各種化合反應的溫床。

而且相對于火星地表的 惡劣環境來說,地下適合單細胞生物的生存和進化。

還有一點是,火星周期性的環境變化,使得生命出現的可能性很高。

火星的環境變化在早期的地球演繹過,水資源從無到有,從有到無,會使生物的更迭延續下去,篩選弱小的單細胞生物,增強生物們的環境適應能力。

因此,環境驟變并不全是壞事,這是引導生命走向高級的必要過程。

試想一下,如果地球的環境 從未變化過,單細胞生物能夠很舒適地生存在海洋當中,很有可能就不會做出改變了,那今天的人類還會存在嗎?

只有當生物面臨生存危機的時候,它們才會逼迫自身進化,以適應環境。

當然,如果物種本身缺乏競爭力,很有可能在巨變的環境中被「打回原形」。

綜合來看,鹵水湖與生命存在一定的聯系,人類未來探索火星生命的時候,重點也將放在三個鹵水湖上。

假如火星存在生命,為何至今都沒能進化出更高級物種?

要知道火星已經存在了40多億年,幾乎與太陽同壽,理論上來講,火星如果存在生物,那麼火星生物應該 比地球生物更高級才對,為何現在的火星上,就連單細胞生物也無法找到?

科學界對此有兩個猜測

第一,由于火星的環境惡劣,孕育生命的 周期要比地球更長,因此即使火星存在的歲月悠久,依舊沒能出現高級物種。

再加上周期性的環境變化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生命的進化。

第二,火星上也許早就存在了高級的外星文明,在長久的歲月當中他們飛出了太陽系,找到了新的家園。

第二種猜測就比較 科幻了,并且也沒有多少證據做支撐,屬于一種空想。

但隨著人類對火星探索的深入,相信所有的謎題都會揭開。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