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動的offer2》中,很多媽媽都非常喜歡王驍和李晉曄,希望自己家的男孩也能像他倆一樣高學歷、能力強、性格好,非常優秀。
實際上, 養好一個孩子很難,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心血和方法,但是養廢一個孩子卻很簡單,只要做到以下4點就足夠了!
要養廢一個男孩,最快的方法就是使勁兒寵他
22歲的晨宇,小時候父母離異,全家人對其都有一種補償心理,有求必應。
奶奶總是將最好的留給孫子,絕不讓孫子受半點委屈。有一次,5歲的外孫女吃了一片晨宇的面包片,奶奶不顧自己的老寒腿和外面的鵝毛大雪,二話沒說起身就出去又買了3袋。因為老人家的觀點是: 孫子的東西,誰也不能碰。
父母在經濟上,也是對晨宇盡力滿足。晨宇在國外讀大學期間,最少花了200萬元,結果連預科的畢業證都沒拿到。
回國后的這幾年,晨宇足不出屋,天天貓在臥室里上網玩游戲。吃飯都是奶奶送到跟前,甚至一口口喂。
要養廢一個男孩,最快的方法就是使勁兒寵他,對孩子的一切要求都滿足,用全部的力氣和金錢去寵他。
表面上看, 這種寵是父母長輩深深的愛,實際上卻是對孩子最嚴重的傷害!
在孩子的世界里,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任何人、任何規則都必須服從自己。他們肆意破壞這個世界的規則,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他們從不擔心未來的生活會怎樣,因為他知道自己永遠有父母托底。
被夢鴿寵壞的李天一,犯下罪行進入監獄;
被狄鶯寵壞的孫安佐,因非法持槍被警方逮捕。
被寵壞的男孩們膽大妄為,無法無天,敢于挑戰任何人和事情,他們對什麼都不在乎,只知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最終都變成了「廢物」。
要養廢一個男孩,就做一名勤快的媽媽
中國有一種陳舊的觀念,就是「男孩不用做家務」,所以很多家有男孩的家庭中,父母從不讓孩子干活,什麼事情都是媽媽代勞。
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當你一切都為他準備好,其實就等于剝奪了孩子成長成才的權力。
慢慢地,孩子會滋長出懶惰和依賴性,認為別人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
這樣的孩子,在生活工作中,自理能力差,沒有眼力價,工作學習毫無主動性。 甚至于這種懶惰會影響到孩子的情商,導致孩子成為一個毫無責任感,不懂感恩,沒有獨立能力的人。
要養廢一個男孩,就給他一部手機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曾坦言: 我會限制孩子玩手機,孩子13歲時,才能擁有自己的手機。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透露:女兒只有周末可以用手機;在非周末時間不能看電視;電腦也只能用來做功課。」
英國查爾斯王子 嚴禁智能設備出現在小王子和小公主的房間里。
甚至連蘋果的開發者喬布斯,都 完全禁止孩子在上學日以及周末的部分時間使用手機;甚至不許手機和iPad出現在餐桌上。
美國戰略思想家布熱津斯基曾提過一個 「奶頭樂理論」,大意是, 20%的精英給80%的大眾提供大量娛樂和游戲,就好像給他們塞上奶嘴,讓他們喪失思考能力,熱情和抗爭的欲望,以此來化解他們的不滿情緒。
這個理論適用于孩子!
我們在飯店,公共場所經常看到抱著手機玩得不亦樂乎的孩子,他們沉迷在手游、直播上。
有的孩子為了出名,漲粉,不惜出賣家人隱私;
有的孩子為了紅,小小年紀就濃妝艷抹在鏡頭前搔首弄姿;
有的孩子為了裝備,主播,甚至花費巨額打賞充值......
沉迷在手機中的孩子,三觀早已經崩掉了。他們無心學習,滿目虛榮,沉溺在虛擬的世界中,追求虛無縹緲的滿足感和虛榮感。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曾直言: 不要讓手機,毀了孩子的未來。
用閱讀代替手機,用陪伴替換手機,不要讓一部冰冷的機器填充孩子的成長,成為孩子思想的主導者!
要養廢一個男孩,就拼命批評他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如果批評對象是男孩,媽媽更容易情緒失控,大聲斥責孩子。并且,媽媽大聲說話時不如男性的聲音低沉,越是大聲斥責,越會給孩子聲嘶力竭之感,造成的傷害也越大。
男孩就應該堅強,男孩就應該承受能力更強,對于男孩就應該多打擊多批評,這是一種性別偏見!
有研究證實: 男孩其實比女孩更敏感。他們更需要來自他人的鼓勵和支持,贊美和肯定,他們更需要正常地宣泄自己的情緒。
不要信奉「越打擊越強大」的錯誤理念,被打壓的男孩子的破壞性更強,他們的反彈更猛烈,對于男孩子的教育, 最好的方式是「以柔克剛」,而不是「硬碰硬」。
男孩和女孩,從生理特點、大腦發育上來說,其實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物,有著不同的特點,所以我們在養育男孩的時候, 首先要先從根本上了解孩子的不同。
作為主要養育者的媽媽,知道女孩兒怎麼成長,卻對男孩子的真正養育需求不太了解,樊登就說過: 「養育男孩的時候,媽媽會比爸爸更無助。」
主動理解孩子的內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獨立。
對于男孩子,我們反而要給予更多的愛、包容和等待。